扫描二维码打开
江南古镇,善良的绣女阿慧和耿直的木匠阿平放着风筝。本镇富绅赵仲奎的长子景憧学成归来,因反对包办婚姻,跟父亲和后母黄桂凤闹得很僵。溺爱他的祖母却同意退婚。赵景憧在一年一度的“轧神仙”时,与同阿平失散的阿慧撞个满怀。阿慧去赵府送绣品,老太太很喜欢她的手艺和品貌,再次和阿慧遭遇的景憧掩饰不住惊喜,借上门送鞋,作进一步了解。
赵仲奎听说儿子要娶自家茧行帐房先生陈修文的女儿,拒不同意,老太太被激怒了,于是一锤定音允下这门婚事。赵府管家桂生不顾陈家父母婉言恳辞,强行留上聘礼。懦弱的陈修文担心爱女日后遭受委屈,便壮着胆子去退聘,赵仲奎恩威并用迫其就范。阿慧为保一家人的饭碗,只能违心屈从。阿平咽不下这口气要去拼命,阿慧苦苦哭求。洞房里,心满意足的赵景憧好言善待阿慧,向她灌输男女平等的新思想,还硬教她学跳舞。
老太太对这个孙媳妇也十分满意,只盼早抱重孙。黄桂凤口蜜腹剑,一心要修理这个新媳妇。黄桂凤端着婆婆架子,指东差西,把阿慧当下人使唤,景惮憧忍不住与其理论,她就借势发挥又吵又闹,还恶人先告状,赵仲奎喝令儿子给她下跪赔礼。赵仲奎要长子继承祖业去学经商。在阿慧的规劝下,他勉强到茧行上班。黄桂凤闻听阿慧在娘家曾和阿平相好,顿生毒计。
景憧对阿平的手艺极为赞赏,叙谈中问及他的婚姻,阿平被触痛心病,弄破了手。景憧忙呼阿慧拿药,阿平对景憧由敌意转为好感。景憧看不惯茧行坑害顾客的行为,反遭同为股东的吴经理冷嘲热讽,气得他辞职不干。黄桂凤终于逮住了机会,称阿平和阿慧私通。老太太气得要休掉阿慧。景憧归来灵机一动,说自己知道他俩曾经相好过,阿平深爱感动。阿慧感谢景憧救了自己,叹息说这个家待不下去了,赵景憧深有同感。
赵景憧深知失去了祖母的庇护,毅然决然地和阿慧出走。移居县城的赵景憧对新的生活充满了自信和向往,但他求职无着。赵仲奎为使儿子回心转意,暗中封堵景憧的求职门路,使其知难而退,又打发管家送去钱物。识破真相的景憧反而越加痛恨父亲。阿慧劝解了几句,也被他骂得哭了。阿平闻听阿慧的窘境,立即赶往县城,劝阿慧收下他的钱。
走投无路的景憧误信测字先生的话,决定著文为生,他听信房东搬弄是非,骂阿慧念念不忘旧情人。赵仲奎又派管家找阿慧,要她劝景憧认个错就可以回家,阿慧婉言谢绝。连连退稿,使赵景憧情绪一落千丈,为使他振作起来,阿慧恳求报社副总编继续发他的文章,稿费则由自己代付。
以成功作家自诩的赵景憧去报社酬谢,哪知副总编正因为他被炒了鱿鱼,踌躇满志的赵景憧得知真相后如雷轰顶,神志崩溃,遇车祸丧生,阿慧哭得死去活来。同为房客的小胡子早就对阿慧垂涎三尺,他买通房东半夜欲施暴。阿慧只得回到娘家,却被街坊视为有毒的“回缸水”,心头蒙上了阴影。阿平偏不信邪,说服顾忌重重的阿慧,要堂堂正正地娶她。四叔公滥施淫威,将杨父捆绑,杨父也因此发疯。
接连遭受打击的阿慧为不祸及阿平和家人,狠心远嫁给江边码头工人徐良根。不久阿慧有了身孕,徐母眉开眼笑。日寇进攻上海,兵荒马乱中,阿慧遇到已投身革命、乔妆打扮的阿平,两人互道珍重。不久良根带回阿平被捕的消息,惊骇的阿慧恳求他设法营救。良根召集码头弟兄,买通关节准备冒险劫狱,可狱警告诉他,阿平在狱中暴动时被乱枪打死了。
战火日渐临近,良根举家逃难,途中不幸遇敌机扫射身亡,惊吓过度的阿慧流产,绝望了的徐母病倒了,为不连累儿媳,她悬梁自尽。阿慧投江求死,被码头工人祥保救起。为报答徐家母子的恩德,不使良根绝后,阿慧毅然决定招夫养子。码头弟兄们为使大嫂能过上安心的日子,替她物色了老实巴交的泥瓦匠冯阿大。
受抗日思想影响,鸿义不顾母亲和姐姐阿慧的劝阻,决定投笔从戎,和女同学苏雯去延安。阿慧生下大扣后又生下女儿招娣,阿大气得不闻不问。日寇投降了,失踪已久的阿平妹妹月芬衣着光鲜地回来了,她已成了戏班班主的小老婆。阿慧带着两个孩子,又忙家务又要绣花,终因劳累过度流了个男胎。深感失望的冯阿大被工友们讪嘲,激起他想当工头挣大钱的欲望。